+
  • undefined

山药

怀山药是指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所产道地山药。学名薯蓣通称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植物。怀山药是四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之一,在河北等地又被称为麻山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薯蓣”。山药之名始见于《本草衍义》,《本草纲目》记载,薯蓣由于唐代宗叫李豫,为避讳而改为薯药,又因为宋英宗叫赵曙,为避讳而改为山药。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归脾、肺、肾经。 

所属分类:

详情介绍


  怀山药是指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所产道地山药。学名薯蓣通称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植物。怀山药是四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之一,在河北等地又被称为麻山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薯蓣”。山药之名始见于《本草衍义》,《本草纲目》记载,薯蓣由于唐代宗叫李豫,为避讳而改为薯药,又因为宋英宗叫赵曙,为避讳而改为山药。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涩精之功效,主治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

  化学成分:薯蓣皂甙元,多巴胺,盐酸山药碱,多酚氧化酶,尿囊素,止杈素Ⅱ。又含糖蛋白,另含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多糖,并含由甘露糖。

  历史渊源:怀山药原为野生植物,现在沁阳市紫陵镇村后的太行山上的老君顶北边,仍有一条南北约2公里长的野生山药沟,当地人称“山药沟”。后经人的培养,驯化逐渐转移到平原地区栽种。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禹贡》书上称“怀”为“潭怀”,正是指的怀庆府一带。自古以来,怀山药可以食药兼用。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山药补肾、益气、长肌肉、久服耳聪目明。”对久病虚弱者尤为显著,妇女产后食用可早日恢复健康。据《沁阳县志》记载:早在公元前718年周桓王二年和魏宣公时代,山药一直是向天朝进贡的一种主要礼品,其它朝代纳贡更为急迫。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83年)《河内县志》记载:“蔬之属曰薯,蓣称菜山药,药之薯蓣为药山药称铁棍山药,供药用,产于怀庆府者优”。铁棍山药质坚实,粉质足,色白,久煮不散,俗称“鸡骨山药”产于沁阳山王庄镇大郎寨村者,称为“郎山药”。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该山药被指定为贡品。郎山药为怀山药中之上品,出口山药均以“怀郎”标名,远销欧美及东南亚诸国,1915年曾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受到各国的赞扬,美国市场称之为“华药”。温县参展的山药、地黄荣获为金奖。

  1990年,温县注册的“温怀”牌山药,在国际旅游节中获得“天马优秀奖”。1950年,武陟县西陶村农民杨可颐将自己亲手种的50斤山药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引起极大轰动。

  1999年到2003年国家设立了“四大怀药规范化种植研究与示范”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项目由河南省中药研究所与焦作市科技局承担。科研组对焦作所产的怀山药和其它地区的山药取样分析后发现,单位数量的怀山药所含的各种氨基酸都远远多于同量的外地山药,其中还有如r-氨基丁酸属于其它山药基本没有而怀山药独有的氨基酸。经现代科研手段测试,怀山药中所含的山药多糖、尿囊素、蛋白质、皂甙和铁、钙、锌的含量都远多于普通山药。

  2004年,焦作市政府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以产地命名的怀药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普通商标。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5月25日正式颁布了《地理标志产品怀山药(GB\T2035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将怀山药的产地规定为北纬3448至-3530、东经11202至11338之间的地理范围(即焦作市行政辖区),并纳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保护范围之内,使得怀山药与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和普洱茶一样,成为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地方珍贵特产之一。

  种植特性:

  地道的怀山药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不能“重茬”,即连续种植。由于怀山药的根茎对土壤内的相关养分(所谓“地力”),吸收能力强。同一块土地,五年之内只能种一次怀山药。收获之后的五年内,只能种植其他普通农作物。如再种植怀山药,产量及质量都极其低下。怀庆府另一种同样以肥大根茎入药的特产,怀地黄,这一特性更甚,八年内不能重茬,八年后“地力”才能回复。

  文献记载:

  “ 怀孟间产者入药为佳”

  – 《救荒本草》,刊于1406,组织编撰者朱橚(1361-1425),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

  · “薯蓣 ,各州府虽皆有之,入药者河内(怀庆府旧称)为良”

  – 《怀庆府志》,刊于1520,作者何瑭(1474-1543),明代史官

  · “南北州郡俱产,惟怀庆者良”

  – 《本草蒙筌》,刊于1565,作者陈嘉谟(1521-1603),明代名医

  ·“ 山药,今人多用怀庆者,故当今各地药肆,多用河南怀庆栽培品,特称怀山药而出售之,乃远近知名之药材,药肆常备之品也”

  – 《本草原始》,成书于1593年,刊于1612,作者李中立,生卒年不详,明代医药学家

  ·“ 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

  – 《寿世保元》,刊于1615,作者龚延贤(1522-1619), 明万历时期大内御医

  ·“ 生怀庆山中者白细坚实,入药用之”

  – 《植物名实图考》,刊于1848,作者吴其浚( 1789-1847),清代植物学家

  · “怀山药脾肾双补,在上能清,在下能固”

  – 《医学衷中参西录》,刊于1918-1934,作者张锡纯(1860-1933),清末名医,号称近代中医第一人

  · “怀庆品带微弱之甜味,他处产品较为瘠长之一种,则微有药臭而略带苦味”

  – 《本草用药实地之观察》,刊于1936,作者赵燏黄(1883-1960),近代本草学奠基人、药学泰斗

  ·“ 主产河南。此外,湖南、湖北、山西、云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江西、贵州、四川等地亦产。一般以河南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古怀庆辖区内)所产质量最佳,习称“怀山药””

  – 《中药大辞典》,1975版,集体撰写

关键词: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产品

在线留言